热点文章

当前位置: 首页 > 热点文章 >正文

用仁心诠释仁术

发布时间:2015-11-18 部门:宣传部 阅读次数:

 

 

                                         

“真没想到,这老了老了,还有人惦记我们,还想让我们能去爬爬山、旅旅游!”武汉体院医院的骨科诊室里,一位65岁的赵老师躺在病床上抓着记者的手说到。病床旁边,武汉体院医院副院长扈盛正专心致志的用自创的“养膝术”手法为老教师做着治疗。

“争取让他们多丢几根拐棍”

赵老师在上下楼梯时经常感到膝关节疼痛。“我是扈医生是的常客啦,经过六、七次的治疗,真的感觉比打针、吃药、做手术管用得多、舒服得多呀!”赵老师说道,“这都得多感谢扈教授啊!”

“学校在不断发展,而为学校鞠躬尽瘁的教师们却正在慢慢变老。我从小是在体院长大的,每当看到他们走路颤颤巍巍时就总想做点什么,争取让他们多丢几根拐棍!”多年从事医生工作的扈盛对记者说。

                                         

从今年10月份开始,我校健康科学学院和离退休工作处就联合推出了重阳节的系列活动,在校医院免费为离退休教职工治疗膝关节就是此系列活动之一。

“自从研发出治疗膝关节疼痛的技术后,我感觉自己找到了方向,这也是我能够报答母校、感谢恩师的最好方式了吧!”能够尽自己力量来解除老教师的膝关节疼痛,扈盛多年的心血终于有了回报。    

‘养膝术’让老教师又能爬山旅游了

10月19日,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手法与健康专业委员会与我校联合建立了培训基地并授牌,扈盛被授予副理事长职务。这也是医学界重要的学术团体,目前规模已经扩大到50余个分会。

扈盛介绍说,膝关节炎在老年人群中属于常见多发病,很多的退休老同志要靠拄拐棍行走。而且随着老人年龄的增长,他们的体质会越来越差,膝关节炎所带来的疼痛也会越来越重。

                                         

在原上海交通大学瑞金医院伤科主任杜宁教授“荣养筋骨法”的基础上,扈盛结合自身所学的中国传统医学和武医手法技艺,经过两年多的研制,创造出“养膝术”。这种治疗手法让一般患者在一至两个疗程后,能够无疼痛感地连续行走2小时或连续登100级楼梯。

“我努力让年轻的患者重返赛场,让年老的患者爬山旅游!”对于这项疗法未来的前景,扈盛教授表示,经过不断实践以后,将很快推向市场,相信能取得极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让其遍地开花,让更多的人受益。

“一批一批、一代一代在武体传下去”

“不光是今年,我会带领着我的学生,一批一批、一代一代的将这项活动在武体延续下去。”扈盛手把手的教会学生这项技术,并不惜代价的送他们去培训。

“上半年的一个晚上,一个肩关节脱臼学生送医2小时无果,我的老师放弃休息时间,赶去治疗40秒就复了位!”跟着扈盛实习的运动医学专业研究生王运泰被老师的言行打动。“扈盛老师常说,医者仁心。我们虽然还是学生,可跟着老师在门诊上救死扶伤,着实让我们懂得了医生的职业操守和忘我境界!”

                                         

跟着扈盛做善举的是运动康复中心组织的以康复专业研究生和本科生为骨干的志愿者团队。学生们在扈盛的号召下都用心的为老教师们做着治疗,他们忙前忙后,乐此不彼。“学生们都很耐心,有时连午饭都顾不上吃,啃两口面包又接着给我们治!”病房里一位正在接受治疗的刘老师激动的对记者说。

“这项活动让我们的退休老教师获得了福祉,同时也为运动康复专业学生提供了实践与锻炼的机会,我相信一定能够锻炼出一打批临床操作的青年团队。会把将这项技术、这类活动永远的传承下去。”在离退休工作处,当记者问及开展这项免费为离退休教职工治疗膝关节的活动时,处长张对记者如是说.

扈盛简介:

扈盛,武汉体育学院医院副院长,教授,硕士导师,骨病专家,原中国国家队队医。作为校医院医疗团队骨干力量之一的他,常年和团队一起治疗各种运动损伤、骨科伤患,并不断向国家训练队提供医疗保障。自工作以来,他主持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湖北省教育厅科学基金项目1项,学院课题3项。获国家专利1项。公开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SCI收录9篇,在《中国运动医学杂志》发表4篇,核心期刊5篇。独著或合著5部。获省级奖1项,院级科技成果奖2项。其父亲扈克文,武汉体院医院首任院长。在急性运动损伤、慢性运动康复的诊治上具有较高造诣。

武体新闻中心(王涛  刘璐  马萃

武体映像

版权所有:© 武汉体育学院新闻中心 |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461号 | 邮编:430079